June 5, 2013

Plurilingualism vs. multilingualism

「語言學教測之歐洲共同參考架構」(CEFR)中提到這兩個概念,有點意思,我把它翻譯一下。

Multilingualism我譯成「多語模態」,plurilingualism譯成「複語模態」。複語模態與多語模態不同。

多語模態只是一個人會多個語言或一個社會裡容許多個語言存在,學校或教育機構提供多種語言學習的機會、鼓勵學生多學一種外語、國際場合避免獨尊某一個語言等,都能使個人及社會達到多語模態。

複語模態除了多語模態的要求之外,更進一步要求個人在認知上將學到的多個語言融合成一套溝通系統,在運用上,可以視溝通的需要自由自在地取用任何一個語言。在複語模態的觀點下,語言教育的目標有了重大的改變。語言教育的目標不再只是個別地學好一個、兩個、甚至三個外語,也不再以母語程度為學習的終極目標。複語模態觀點下的語言教育追求的是:發展出一套語言儲備,讓各種語言能力都能派上用場。教育機構提供的語言固然需多元化,更重要的是要給學生機會培養複語知能(plurilingual competence)。

「語言學教測之歐洲共同參考架構」在認證上特別兼顧部分能力的認證,讓學習者可以因為時間的限制而選擇只學習某部分的語言技能(例如只要會聽,不要會說)。正式承認部分的語言能力有助於學習者學習多樣的語言,有利於學習者發展出複語模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