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20, 2013

雙語者的認知能力

  Adesope, Lavin, Thompson, & Ungerleider (2010)綜理過去文獻發現,雙語者有較佳的認知表現。雙語者有較良好的注意力控制、工作記憶、後設語言認知(metalinguistic awareness)、抽象與符號表徵技巧、以及問題解決能力。當增加語言或非語言的作業時,雙語者的認知表現優於單語者,雙語者也擁有比單語者更多的工作記憶容量。後設語言認知指的是思考語言的能力,這種能力使人意識到語言的形式、結構以及它們如何產生意義的連結。雙語者有兩種不同語言的字或詞可表示大部分的概念,這使他們能夠較輕易的了解語言如何運作。雙語者在許多研究中也展現出較有創意的思考、在抽象及符號的推理上有較佳的表現,有較好的問題解決能力。研究者認為,習得兩種語言的歷程以及同時運用兩種語言(在使用其中一種語言時抑制另一種語言,以免於被另一種語言干擾)讓雙語者發展出一些技巧。這些技巧讓雙語者在其學習語言的歷程中得到關於語言抽象特徵的洞察力(insight),並讓他們擁有較好的注意力分配技巧。
  本研究與Penny Huang三月在本部落格發表的文章<學習第二外語有助於培養專注力?>
討論相同的議題,從目前的行為研究和腦神經科學研究結果看來,雙語者的確擁有較單語者更好的認知能力。至於為什麼雙語者會擁有較好的認知能力,目前仍停留在理論推論階段,尚未看到研究證據解釋。


Adesope, O., Lavin, T., Thompson, T., & Ungerleider, C. (2010).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the cognitive correlates of bilingualism.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80(2), 207-245.

1 comment:

  1. 文章中所提到的雙語者與單語者是如何挑選出來的?雙語者是何種雙語者,是從小就學習兩種語言,還是等長大後才學另外一種語言。從上述文章中所述,雙語者所擁有的優點,是否只是種相關性的研究,比方說擁有較佳的認知表現的人,學習另外一種語言較佔優勢,因而成為雙語者,而認知表現較差的人,學習另外一種語言困難重重,因而無法成為雙語者,這種認知表現上的差異會不會是先天造成的,而不是因為學習另一種語言才擁有的,若是要說學習另一種語言可以擁有上述的較佳的認知表現,我想是得要藉由實驗才能得到驗證。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