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學家近日研究發現,會說超過一種語言的人,患老人癡呆的年齡比只會說母語的人來的晚,因為學習第二外語可以增強腦力,對大腦是一種「訓練、運動」。
據美國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科學家,刊登在《國家科學院學報》的研究發現,會講雙語的人,其腦部能刺激更多血液流向大腦,讓神經線的聯繫保持正常,有助於延緩患老人癡呆的年齡。
研究人員找來48名大學生,其中有23名擁有雙語能力,分別檢測他們對不同聲音產生的反應,並記錄他們的腦波圖形變化。
結果發現,在安靜的環境下,有雙語能力的學生與只會一種語言的學生,兩者腦波圖形類似;但在相反的吵雜環境下,有雙語能力的學生,其大腦處理聲音的能力,遠勝過只會一種語言的人,他們更能夠過濾掉雜音,吸收到重要資訊。
研究人員表示,根據「生物學」證據,說雙語能強化對聲音的處理,提升注意力,培養更專注、處理事情更有效率的能力;而且能夠保持腦部活動,延緩患老人痴呆,但並不表示能完全預防患老人癡呆症。
據美國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科學家,刊登在《國家科學院學報》的研究發現,會講雙語的人,其腦部能刺激更多血液流向大腦,讓神經線的聯繫保持正常,有助於延緩患老人癡呆的年齡。
研究人員找來48名大學生,其中有23名擁有雙語能力,分別檢測他們對不同聲音產生的反應,並記錄他們的腦波圖形變化。
結果發現,在安靜的環境下,有雙語能力的學生與只會一種語言的學生,兩者腦波圖形類似;但在相反的吵雜環境下,有雙語能力的學生,其大腦處理聲音的能力,遠勝過只會一種語言的人,他們更能夠過濾掉雜音,吸收到重要資訊。
研究人員表示,根據「生物學」證據,說雙語能強化對聲音的處理,提升注意力,培養更專注、處理事情更有效率的能力;而且能夠保持腦部活動,延緩患老人痴呆,但並不表示能完全預防患老人癡呆症。
全文摘自NOWnews.com 今日新聞網
說雙語真的有助於專注力嗎?我們知道:人的工作記憶是有限的,而大腦一次只能處理一定數量的資訊,若是同時有兩種語言需要處理,那麼工作記憶勢必會被分割。就像蠟燭不能兩頭燒一樣,一個大腦若同時聽到兩種可以分析的語言,我認為應該是增加負擔而不是減輕負擔,專注力應該是會被干擾而不是更專心。
我自己的經驗是,如果我在跟朋友用中文聊天時,旁邊有法文的干擾,那麼對聽不懂法文的我來說,頂多只是背景聲音,不會進入到我的占用我的心理處理空間。但是如果旁邊的人講的是英文,那麼我可能就比較容易被拉過去,而無法專心在我自己的聊天上了。因為聽話在某種程度上就跟閱讀一樣,如果你習慣了閱讀,閱讀已經變成一種本能,那麼你就很難在看到文字的時候,自發的停止「閱讀」的動作。所以說,我如果聽到了一個對我來說熟悉的語言,那麼我就會自發的開始處理該語言的聲音,聲音變成意義也是自然的過程,這個語音轉換到語義的過程是不費力的。也就是說,當你會了一種語言後,你就很難不去「聽懂」它。
那麼在吵雜環境下更能擷取資訊的狀況或許就只能適用於吵雜的環境下只有單一語言,而不能適用於有兩種以上語言同時進行的情況下了。各位有類似的經驗嗎?學習第二語言會增你的專注力嗎?你認為第二語言的學習對於專注力而言,是增強或是負擔呢?
工作記憶容量雖然是有限的,但每個人的工作記憶容量仍有差距。在吵雜環境中擷取重要訊息屬於注意力分配(attentional allocation),學習第二語言的確有可能提升注意力分配的能力。你在文中所提到的:用中文聊天時被旁邊的英文說話聲抓走注意力,就是一種注意力分配失敗的例子。你認為聽到一種熟悉的語言時我們就會自動化的理解,這其實也是可以被排除的,例如:你今天在逛夜市,你可以聽到的、同時在說話的聲音可能有20個,但你不會全部都處理,原因就如你所說,我們的工作記憶是有限的,所以我們雖然都聽得見也都能理解,但是我們可以把注意力分配在處理真正重要的訊息上(例如:你的鹹酥雞要不要辣?),進而忽略周圍其他人的聊天聲。
ReplyDelete回到你的問題:學習第二語言會增加專注力嗎?從原文的研究發現看起來,似乎是能有效提升注意力分配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