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19, 2020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高等教育國際化的衝擊:臺灣的機會

從去年底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以來,世界各國陸續受到衝擊,紛紛採取關閉國境、管制人民行動的不尋常手段,以求自保。這與全球化及國際移動的趨勢明顯背道而馳,也讓各行各業飽受煎熬,高等教育也不能倖免。四月下旬布朗大學校長Christina Paxson在紐約時報投書,呼籲美國政府讓各大專院校秋季能如期開學,不然很多學校會關門大吉。近幾年臺灣各大專院校也因為少子化而招生困難,各校無不使出渾身解數,從陸港澳生及外籍生這邊找活路。但是,正當大家用盡方法努力地向國際社會招生的時候,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突然關閉了各國的國門,也關閉了我國的國門。國際生進不來,大學無不皺緊眉頭,繃緊神經,期待著政府可以適時解禁,否則,九月一定會哀鴻遍野。這個現象凸顯了全球高等教育的脆弱體質,值得大家深思與探討。有趣的是,在臺學習華語的外籍生人數似乎並未受到太大的影響。以臺師大國語教學中心為例,六月份開始的夏季班上課人數預計將超過一千人,這個數字是舊生續讀的數字,甚至超過了過去三年同季的人數。在國境未開、新生無法入學的情況下,仍能有此盛況,不只是由於臺師大國語教學中心的華語教學品質受到肯定,也是由於臺灣的防疫措施做得讓這些外籍學生安心放心,以致於他們選擇不回母國,而要繼續留在臺灣,趁機多多學習華語。這兩個因素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專業與卓越。臺師大在華語教學這個專業上一向執全國牛耳,不論在研究上或是在教學實務上都屬頂尖。即便因為疫情一度嚴峻,而被迫在教學的形式上有所調整,也能夠維持應有的教學品質、讓學生的學習不因而中斷。在新型冠狀病毒的防疫上,我國政府採取了專業領導的策略,由主管部門衛福部所成立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主導,每日整理最新的客觀數據,依據科學的分析,及我國的法律,做出最適當的決策,然後以平和的語氣,向民眾說明,籲請民眾配合,共同守護家園。期間雖然有疫情緊張的時候(海軍敦睦艦群聚感染、臺師大連兩例確診),但是都在這個團隊專業的領導與指導下,一一化解危機。相較於其他國家,我們鮮少看到總統或行政院長站出來對疫情的事說過什麼或下指導棋。而這個團隊所展現的專業與卓越表現也獲得了民眾的信任與支持,因此臺灣才能享有相對安全的居住環境。難怪外籍人士寧可選擇繼續留在臺灣,也不要回其母國,難怪臺師大國語教學中心的學生不減反增。這件事給我國推動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啟發是,面對全球化的競爭與不確定性因素帶來的挑戰,大學一方面要掌握國際情勢,另一方面唯有秉持專業,追求卓越,莊敬自強、處變不驚,才能在逆境中勝出。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危機就是轉機,但是機會只給秉持專業、追求卓越的人。